近日,四川隆昌城區發生一起親生兄弟在自家所在的居民樓先后墜亡事件,二人墜樓相差時間不足一分鐘,事后證實兩兄弟的意外墜亡均為意外所致。而兩兄弟墜樓所在的房價正在進行裝修施工,且保護措施嚴重不足。
家屬稱,事發時就兄弟倆在家,該事故屬于意外。據小區的居民表示,出事的兄弟倆一家住在小區臨街一棟居民樓的6樓。此事發生后,6樓窗口上沿的雨棚有損壞。加上2至6樓都安裝有封閉的防護欄,僅有7樓房屋窗戶打開,無防護欄,他們推測兄弟倆是從7樓墜下的。
從照片中可以看得出來,7樓堆滿各種雜物的裝修現場,出事兄弟倆家窗戶上沿的雨棚出現變形情況。據大樓保安介紹,小區是安置房,住戶入住近10年。
小編此前也曾對高空作業安全的相關問題撰文,同時也請教過權威裝修第三方鑒定機構專家,相關專家表示:治理高空墜物現存三大難題
法律層面難題
從民事的角度來看,首先是高空墜樓存在取證非常困難的問題,無論是事故墜樓或者是拋物過失傷人造成的自傷或他傷,均需承擔民事侵權責任。”但是比起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近年熱點的民生問題,高空墜物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顯得相形見絀。
權威第三方裝修質量鑒定機構針對過往處理過的數十宗類似案件后總結到,治理高空墜物傷人事故問題,編制有效法律保護網是首要手段。沒有法律層面的保駕護航,只依靠個人道德來維持,這一切都是扯淡。
據小編了解,近年來也有一些負責此類案件律師團體提議到:針對高空墜物、拋物,只要證明情況真實存在,無論傷人、未傷人,無論情節是否嚴重,都需列入刑事犯罪的范疇,并且需要通過立法手段震懾高空拋物行為,在法律層面上最大程度達到杜絕高空墜物事故發生的第一道“保護墻”。
宣傳層面難題
“只有宣傳,沒有監督,基本都是水過鴨背—百搭”。這是權威第三方裝修質量鑒定機構給出的結論。每個出事小區都不缺相關宣傳。但是這些“宣傳”通常就是簡單地貼貼海報,比較負責的小區會在周末搞一些宣傳講座等。但是,這些措施不但可能起不到宣傳作用,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上圖的海報相信每個小區業主都不會陌生,但是真正的作用有多大??
要讓肇事者感到法律的威嚴,需在有法律保障的情況下定立懲罰機制,讓更多“喜歡拋物者”望而卻步。
這方面國外及我國港澳地區的做法均可借鑒,上述國家及地區對該類案件肇事者均采取“0容忍”態度。若查明相關責任方,會依據案情輕重給以金錢、監禁懲罰,并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
技術層面難題
法律手段固然重要,但定責所需的技術手段必不可缺。但就目前情況而言,高空墜物意外的定責非常復雜和困難。主要表現為以下3點:
技術難點1:
相關責任人的確認
該類事故當事人中除能夠證明自己無責任住戶除外,其他無法證明自己無責任的住戶則會受到“攤大餅”似的連帶法律責任,這樣這樣的判決方式也是當下該類事故的評判基準。
技術難點2:
“故意”與“無意”的判斷
本文中所列舉的事故可以被列為非故意范疇,但是很多情況下,高空墜物拋物所涉及物品根本無法確定是多少有意為之。(該類物品一般指人體在力量范圍內手持可自由活動的物品,大件物品墜落一般定義為非故意情況)。
技術難點3:
墜物本身的定責
由于高空墜物涉及的無理加速度因素,因此小到小紙團、煙頭、玩具,大到工具、花盆等等,各種物件均會在加速度的作用下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還涉及大量自然因素如掛風、建筑外墻老化等原因所造成的高空墜物更是防不勝防。
對于技術層面的定責問題,現實中的普遍情況均呈現多方扯皮的情況,最后需要權威第三方裝修質量鑒定機構作出定責判斷。
伴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杜絕高空墜物的現象以確保城市居民的安全以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而攻克上述三大難題則是杜絕該現象的最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