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修這件事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審美。父母費盡心思搞的裝修,在年輕人眼里可能卻無法接受。昨天,杭州一小伙在網絡上吐槽:
小伙說,房子是面積140㎡的安置房。裝修是爸媽自己叫人做的,目前已經花了40多萬。他表示,爸媽原本想把這套房子給他做婚房,但他拒絕了:“婚房是不可能做婚房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他說,他喜歡淡藍色、白色、灰色為主的裝修基調,對于父母選的香檳色主色調實在無法接受。評論區不少網友表示,這就是典型的父母輩的裝修方式——把自建房的那一套裝修放在了安置房里。能看得出來沒少花錢,但確實不是年輕人喜歡的樣子。
像上面的事例其實還是比較樂觀的,畢竟新房的質量上沒有問題,只是裝修風格的問題,但是如果是新房裝修質量的問題,那就麻煩了,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念先生的房屋位于福州倉山區的中庚城3期,從2019年交房后就一直空置,直到今年5月份因準備婚房才開始裝修。念先生說,他原本是想趕在年底前就能入住新房,可如今裝修進度卻遭遇拖延。因為他在裝修過程中發現,這套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毛坯房存在質量缺陷。念先生用鋼筋稍微一刮,就有不少砂石掉落的墻體和橫梁,這是位于念先生在中庚城3期的一套房屋臥室內。相比房梁外層的灰色混凝土材質,梁內的黃色砂石顯得特別明顯,甚至用手一摸都能掉落。而在連接房梁的一側墻體上,也存在類似情況。
如果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應該先冷靜下來,把所出的問題整理清楚,然后找裝修公司里專門負責處理問題和解決糾紛的客戶維護部或質檢部協商,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這個過程里,您要注意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地描述所出問題,對賠償結果要求合理,這樣問題容易解決。當我們協商無果的時候,我們應該第一時間尋找裝修鑒定公司來幫助我們維權.
如果消費者對以上調解方案并不滿意,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去年,受市各級法院委托對裝修糾紛案件進行質量鑒定的案件中,起訴金額最小的是1萬元左右,最大的達到96萬元之多。
運用法律武器,解決家裝糾紛,首先要找專業律師,然后向當地法院提交訴狀,經法院立案后開庭審理。經庭外調解,如成功,當事雙方簽署調解書,在法院的監督下履行各自承諾的義務,否則,法庭委托裝修司法鑒定公司進行質量調查,根據調查報告做出最后的判決。判決后,當事雙方如果對結果不接受,可以到中級人民法院上訴,等待中級人民法院的最后判決。 另外,提醒消費者,在發生糾紛以后要把握好心態。有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消費者要求賠償過高,提出了各種不合理或者不切合實際的要求。消費者在尋求法律解決的同時,要提出切合實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