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套房子至于這么拼命嗎?值得嗎?在當下的中國,值!
撇除這種現象的對與錯,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都以“能買到一套房子”為準,來判定自己是否為一位成功人士卻是不爭的事實。
部分人不惜花高價拼盡半輩子,就為了買上一套像樣點的房子。
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一個這樣的案例,廣西某女士在幾乎花光所有身家的情況下買了一套精裝房,本以為散盡家財終能有一處屬于自己的安樂窩。誰知在收樓時卻發現該房內部裝修與樣板房相差甚遠,但卻維權無門,落得欲跳樓維權的結局。
以下內容是該女士在業主群里的一些對話內容分享:
在多次維權無果后,我只能通過極端的方式來解決此事。人生走過30年,吃盡苦頭,前輩的債、這輩的債、下輩的債一起背上了,拼了命才湊足錢買下這套房。
在鄰居們得知此事后,立刻打電話告知此事,公安、消防、急救醫療中心人員迅速趕往現場進行救助,合力勸說這名欲跳樓的女子。目前該女業主已被安全救下,事件還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事后,小編對該女士進行案情還原。后來從該女士口中得知在購房前,該小區售樓部人員帶業主查看樣板房時,會讓業主看到裝修非常華麗的精裝房。但后來實際的裝修卻和之前樣板房大相庭徑。
不對于花了一輩子積蓄來買房的該女士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僅裝修風格實在難以令人滿意,就連裝修質量上也存在著令人堪憂的問題。之前承諾的硬裝,等到實際收樓時也只進行了地板吊頂和墻面,但業主卻是花了精裝修所需的費用。對于這個顯而易見的偷工減料行為,事后業主再次找到開發商和裝修公司,對方卻拒絕房屋重裝,把裝修款退回就更是天方夜譚。
對于本次事件,小編和權威裝修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探討,相關專家得出的觀點如下:
首先,目前房地產市場對“精裝修”并無一個合理的標準,什么叫精裝修?很多時是開發商在自問自答。很多開發商都會打著“精裝”的口號賺高價做著“豆腐渣工程”,即便出了問題也翻臉不認人。
近年來“精裝房”較為盛行,業主夠購買精裝房也只是想圖個省心。房屋主體結構的質量問題會有相關部門進行監察,但精裝修的價格和品質,不僅沒有統一的標準,也沒有能出面監管的人員。所以精裝房維權事件越來越多,也成了開發商抬高房價的手段。
此外,新房裝修還需留意以下幾方面:
一、雜牌冒充品牌
業主在購買精裝房的時候,是否留意到很多“一等”、“高檔”等字眼,這其中就存在貓膩了。一般情況下,業主在購買精裝房的時候,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開發商所使用的材料與贈送的設備都是大品牌了,從而被上述字眼所蒙騙。
很多情況下,所謂的“一等”、“高檔”等字眼實際上使用的缺失一些并沒有任何品牌標志,甚至是一些不知名的雜牌產品。
二、裝修標準虛高
不知道各位購房者在看精裝房時,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一個情形:精裝房的裝修標準價格往往會很高?這是為了吸引購房者,開發商在對外宣傳精裝房時,常常會虛報裝修標準,比如
3萬不到的價格,居然還“包干”:門、墻、磚、板、燈全包。試想一下,有可能嗎?3萬的價格,按正常家居裝修來說,最多只能含括人工費及少量雜費。裝修材料費算進去,需要增加一倍價格都不止。而對于真正的裝修標準,購房者往往無從考證。
三、保修期違規縮短
“一次裝,終身保”。咋一聽,這裝修公司比保險公司還要良心。只要成為客戶,爹媽都給業主當了。其實,房子也是有保修期的,但好多購房者卻對此不甚了解。于是,個別開發商就會在保修期上做手腳,擅自縮短保修期,從而減少責任。
跟業主們科普一下,根據《建設部第110號令》,在正常使用條件下,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為二年,有防水要求的廚房、衛生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為五年。保修期自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很多不規范的施工單位故意在合同上修改保修期,這是違背法律法規的)
四、房屋設計擅自更改
所謂的精裝房,就是購房者你購買到的房子其實是已經裝修好的了,但是,與毛坯房相比,精裝房成本較高。因此為了節約建造成本,有些開發商會擅自更改房屋設計,比如降低房高、改變窗戶大小等,由于這些改變比較微小,購房者往往難以察覺。
五、收房后才能驗房
在不少購房者反映,在驗房的時候,竟然被要求先收房之后才能進行驗房,當然了,也有不少購房者在收房時,常常會遇到先收房才能驗房的情況,結果驗房時才發現,遭遇了“賣家秀”,開發商也會大肆推卸責任。
即便房屋偷梁換柱,最后也都草草了事。因此,在新房驗收階段,業主就可委托權威裝修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新房鑒定,鑒定后所得報告可作為相關法律依據,既是業主重要的裝修質量糾紛維權工具,也是給裝修業主的一個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