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房產價格飆升,房子也成為了保值的資產,有的人甚至以此來投資理財。購置房產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是并不意味著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操作不當有可能令自己給了首付,房子沒了,還要倒貼賠錢。最近一則“最慘購房人”的事件就沖上了熱搜,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下面就由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上海居住的x女士計劃花1550萬元的總價,購買一套180.09平方米商業用房。在簽訂協議的當天,w女士先期支付了100萬元的定金和400萬元的購房款。在首付145萬元之后,雙方簽訂了補充協議,并約定了懲罰條款,安裝約定的時間,如未按期支付,則房屋買賣合同自動解除,w女士應償付違約金(合同總價的20%)且賠償賣方等原有的裝修損失180萬元。但是因銀行貸款審批延誤,無法按照合同規定時間付尾款的w女士,被賣方告上法庭。法院最終判決w女士敗訴,她不僅要退出房子,還要支付違約金、房屋整修費等總計497.32萬元。這一事件引起了大量網友關注,許多網友稱她是“最慘購房人”。但是也有不少朋友表示法院的判決沒有問題,w女士在購房前沒有理清當中的風險與法律責任。
所以說購房的時候需要謹慎小心地處理好相關的事情。買房這件事,即使在買完了,后期的裝修也是一件令人十分頭疼的事,其中也隱藏著許多陷阱圈套。最近市民z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她被裝修廣告中的宣傳吸引,簽訂了裝修合同沒想到這次的裝修令她十分失望。那么究竟發生了什么,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話說z女士在媒體中看到裝修廣告'48小時快裝"翻新不用搬家“預算=決算'這些宣傳口號,這十分吸引z女士。于是并與該裝修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裝修伊始,工程隊就告訴z女士,業主需要搬離舊居,家具也需要搬走,這與該公司廣告口號完全相反。但一心希望裝修能夠順利進行的z女士和老伴還是接受了工程隊的要求,不僅搬到了旅館暫住,還搬掉了80%的家具。誰知,留在舊居中的家具卻被隨意拉拽,并遭破損。隨后的裝修過程中,z女士發現原本承諾的'全屋墻面翻新'變成了選擇性翻新,木地板下未鋪設水泥地坪,整個房間的地面不平整,產品品牌與承諾不符,等等。但是更令z女士感到不滿的是,在裝修結束后,舊居不僅問題多多,還沒有原先方便。剛剛鋪設好的木地板出現了印記、劣質地漏導致臺盆和淋浴房不能正常使用、馬桶與地面接縫處滲水、廚房水池漏水、毛巾架脫落……一些在裝修中z女士自費的項目不僅沒有按宣傳中的減免裝修款,還在結算中“漲價”了,而且僅有線電視及網線等就收取了相當于市場價20多倍的費用。這令z女士感到十分憤怒。
對此小編在這里建議z女士可以先向專業、有資質的、權威的第三方裝修鑒定機構尋求幫助,利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先對質量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分析和評估。先處理好影響生活品質地方,然后在向消費者委員會或是當地的行業協會進行投訴。如果還是沒有效果也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