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劣仿冒的產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康師傅我們很容易買到康帥傅。在裝飾裝修工程中,這種以假充真的“李鬼遇李逵”案例并不少見。更讓我們生氣的是,冒名頂替常常成功,打假維權繼而困難重重。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982249件,其中,房屋及建材類投訴為31084件,投訴比重達3.16%。那么詳細的情況到底是怎么樣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大家詳細詳細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讓大家在入住的過程中可以放心,安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裝修設計常常會遇到不同的陷阱:例如用免費設計做誘餌的陷阱,實際上這些“免費”都是不能免費拿走的。要知道裝修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專業的設計師進行詳細的設計;通常他們說的免費是指目前已經淘汰的作品,免費陷阱早已暗藏在裝修合同中。可不容忽略的是,裝修設計最重要的事就是——功能規劃,房子的價值全靠裝修來體現,裝修的好壞全靠設計來體現,設計決定房子價值,所以我們在前期的裝修一定不要有著貪小便宜的心理,如果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任何質量問題,我們一定要在專業鑒定第三方鑒定機構的鑒定下得到解決,以免造成更嚴重的損失。
除了上面的內容之外,小編在此還特別提醒,只要裝修設計及合同確定,那么,哪些項目及費用在合同范圍內,由設計師判決。凡合同內項目付款直接給裝修公司,并按合同定價執行;凡不在合同內的“增項”裝修,直接與包工頭談價,并付款給包工頭,裝修公司不負責,所以這就是我們裝修一定要走合同的原因,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裝修才有保證,才不會因為合同問題損失錢財。
那么關于材料的方面,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相關經驗呢?雖然合同上和報價單上寫得很清楚,用什么材質、什么規格、什么等級的產品,但有家裝公司可能‘偷料’,意思就是把好東西拿出換劣質品進去,劣質材料就這樣偷偷進場的同時正損害多方供應商聲譽。最后,建議消費者最好親自到場,帶上合同和報價單,在第三方專業的鑒定機構的鑒定下,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裝修用料是否合格,這樣我們才不會有在裝修之后才發現用料出現了問題。
那么大家是否在裝修的過程中遇到不盡人意的事情呢?小編推薦大家在裝修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第三方專業的鑒定機構進行全程鑒定,這樣不但可以讓我們在裝修的過程中省下很多時間精力,還可以讓我們在入住的時候確保裝修的質量不會對入住有影響,小編了解到,絕大多數的同學在裝修的時候并沒有通過第三方鑒定機構來對房子的裝修進行鑒定,那么這一筆費用真的可以省去嗎?其實并不然,這不但對家中的裝修不負責,而且還會因小失大,所以小編建議大家無論在什么情況都不要忘記對家中的裝修進行詳細的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