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業主正式交房第一天,我們相關人員趕到了現場,和多位業主交流,了解到的情況大概有兩點1、業主代表簽字要求整改公共區域,本次交房涉及近兩百八十位余戶,截至下午5點鐘,已經有200余人在委托書上簽字,人數占比超一半。2、業主最大的訴求在于公共區域改造,業主表示:除一樓外,其他樓層入戶門公共區域只刷了大白墻,整體品質和預期不符。
對于開發商的套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研究,這里我們參考了成都市住建局給出的建議,讓我們來學習學習。
“套路”一:贈送面積。營銷人員在銷售時承諾贈送小區入戶花園、陽臺等房屋面積,現實情況則是開發商在滿足規劃的前提下,通過設計增加室內外空間,讓房子的某一部分“不計面積”或“計一半面積”最后讓我們覺得我們是賺到了,其實這些部位根據房屋建筑面積計算規則本就不計面積或計一半面積,現實中則被開發商宣稱為面積贈送,僅是宣傳“噱頭”而已,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那么就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了。
“套路”二:贈送花園。營銷人員承諾贈送花園包括贈送地面屋前花園、樓房屋頂花園、陽光房等,實際是將小區共有部位擅自交給個別業主單獨使用(可查詢規劃總平圖),這類贈送營銷大多都是口頭承諾,開發商也不會載入合同內容,若您擅自改造為自己獨享的私家花園,可能涉嫌侵占全體業主公共利益面臨被投訴或強拆,購房時不要被此類贈送所迷惑。
“套路”三:房源緊俏。營銷人員告訴您該樓盤房源緊俏,且您看到銷售現場人頭攢動,異常“火爆”,也許該樓盤確實性價比高,區位好,很搶手,但也可能是開發商饑餓營銷請的“托”,特意營造的銷售“火爆”假象,此時可通過銷售現場設置的商品房公示系統查詢剩余可售房源真實情況,注意甄別真假,不要盲目跟風,審慎評估再訂購。
“套路”四:特價房。有的樓盤對外宣傳有特價房銷售,其實所謂特價房,僅是為了增加項目關注度和訪問量,要么相關房源已銷售,要么此類房源位置較偏,戶型變異,并不是您理想的房源,購買時一定要加強識別,切忌因貪占便宜而后悔。
不僅如此,內部裝修問題頻出,就連小區物業人員都忍不住吐槽。小戶型空調外機放置處被水管遮擋、大門損壞、地板翹起、面板開裂等等,第三方獨立的司法鑒定機構羅列了滿滿一頁紙。宣傳的精裝房,交付竟不如安置房,第三方獨立的司法鑒定機構寫出來的問題足足寫滿一頁紙。他們簽署的是一份委托協議,主要訴求是公區改造。業主表示:除一樓外,其他樓層入戶門公共區域只刮了大白墻。
在限價政策下,開發商的利潤空間有限,就不斷的壓縮成本,別的很難壓縮,就全壓縮到裝修上面了。但是這不就意味著開發商可以偷工減料,作為消費者,如果我們發現我們的合法權益收到了損害,我們必須要及時尋找第三方的獨立鑒定機構來對房屋做一個鑒定,首要任務就是對房屋的缺陷結構弄清楚,然后進行理賠還有后續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