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徐大伯家住市區,他說,自己為衛生間的漏水問題吃盡了苦頭,他想找個裝修漏水鑒定機構幫他確認這事的責任該由誰來負?
鄰居把漏水責任推給了公共管道
大伯住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樓上樓下住的都是老鄰居。今年上半年,他家的衛生間頂部一開始只是一點一點漏水,到6月份就發展到“水漫金山”的地步,一直漫到樓道上。老房子沒有物業,有人把這問題反映到了社區,他家樓上的鄰居把管道做了整改,總算不漏了。可沒過幾天,大伯發現衛生間頂上又有水滴下來,漏得嚴重的時候他只能去外面的公共衛生間上廁所。
他也去找樓上鄰居協商過這事。鄰居認為,自家的管道已經做了整改,如果水路真有問題,也應該是公共管道漏了。
“我就是想問問,有沒有一個機構可以幫我出個鑒定,說明這個漏水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我愿意出錢。”徐大伯說,他已經拍下了漏水時的照片、視頻,可鄰居堅稱這些不足以證明漏水源頭在哪里,他不知道找誰幫忙做這份讓鄰居心服口服又有法律效用的鑒定。
給漏水問題做司法鑒定并不復雜
趙鈞,杭州一家知名裝飾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的副總監,也是一位司法鑒定專家。因為他的這種雙重身份,他每天都會接到2~3個關于裝修糾紛的求助電話,每個月總要做幾次義務裝修糾紛調解員。他也經常接到法院送過來的司法鑒定業務,以酒店、大型工裝項目的裝修糾紛為主。
在他看來,徐大伯目前沒有必要自己出錢做這份鑒定。“鑒定的費用不便宜,如果沒有糾紛雙方的委托書,這份鑒定做出來也是沒有用的。”他說徐大伯打算走司法途徑的話,法院會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再要求雙方去做司法鑒定。法院有一個司法鑒定專家庫,這個“庫”里的中介機構都能做這份鑒定。
趙鈞說,“司法鑒定”這個詞聽起來很復雜,過程其實很簡單:雙方提出申請裝修漏水鑒定之后,法院會指定有資質的司法鑒定中介機構進行鑒定;司法鑒定專家先根據合同、申訴需求等案卷資料了解情況,隨后到現場判定情況;再根據糾紛雙方現場述說的情況進行記錄;最后提交鑒定報告。
徐大伯只要先收集漏水證據起訴樓上鄰居,接下來跟著司法程序一步一步走就行了,但需要先墊付鑒定費用。法院最終判定是誰家的責任導致漏水,由責任方來支付這部分費用。不過,要提醒想做司法鑒定的讀者的是,司法鑒定要求60天內出結果,如果有一方認為鑒定結果不公平,就要重新進行鑒定,整個過程周期會很長。
【延伸】
老娘舅式糾紛調解正流行
趙鈞曾參與調解過蕭山一幢別墅的裝修糾紛,糾紛的起因是入住一年后,貼在墻上的大理石掉下來砸到了孩子。因為調解不成功,業主還是把施工方告上了法庭,司法鑒定費都花了五六萬。但一方不認可鑒定結果,又告到上一級法院。一來二去,這個官司已經打了兩年。所以,相對周期漫長的司法鑒定,他更主張請專業人士來調解鄰里之間、裝修公司和裝修戶之間的矛盾。
據了解,杭州已經有一幫監理專家正在籌建一個民間裝修糾紛調解機構,他們中的很多人目前就已經在充當幫普通家庭調解裝修糾紛的“老娘舅”。
網友“*貝*”在裝修的水電施工階段,就跟裝修公司吵得不可開交,雙方都認為是對方的錯。吵到后來她只能到論壇上發帖子求助,最后還是卓恒監理的義務“老娘舅”出馬,讓她拿到了一萬多元的賠償款。“調解過程非常艱難,雙方已經鬧到不想見面的地步,我就兩頭跑,跑了10多次才算解決。”說起這事,“老娘舅”還是覺得很有成就感。
作為裝修的另一方,家裝公司也開始意識到了調解和第三方監督的必要性,像銘品裝飾、城建裝飾等公司都開始請第三方監理監督裝修施工過程,擺脫“又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現狀。“跟客戶鬧僵了,對公司形象是很大的傷害,很多裝修公司可能就會‘賴倒了’,索性不幫客戶解決問題了,請專業人士調解的話,我們認可,客戶也不會覺得我們欺負他們。”一裝修公司的老板實話實說。
用排除法找出漏水根源
【漏水小貼士】
用排除法找出漏水根源
如果你家也有像徐大伯家一樣的漏水困擾,鄰居配合的話,你們可以采用排除法找出漏水根源。
1.懷疑是公共用水管道漏水,就看漏水情況如何,大管道漏水應該是噴射性的。
2.懷疑落水管漏水的話,就等下大雨的時候看看漏水情況是否加重。
3.懷疑是管道漏水的話,就停用懷疑區域的水(包括淋浴、洗拖把),看看地面干了之后是否有水漏到樓下。
4.懷疑是地面漏水的話,就等地面干了之后,持續用水一小時,再看看樓下的漏水情況如何。
下一篇: 裝修投訴不得不知的注意事項